WFU

網站頁籤

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

什麼是經前症候群?






在這個忙碌的時代,很多女性常在生理期前感到不適,有的不舒服表現在身體上,有的感覺心情不美麗,這些都可能是受到我們所謂經前症候群的影響。

依據統計,大約有20%-30%的女性,在月經來潮前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,主觀感受的症狀甚至多達150種。依據症狀的表現我們可以大致區分成心理、生理及行為三大類,而這些症狀在月經來潮後會逐漸減輕。


心理層面

緊張焦慮、憂鬱沮喪、易怒、情緒起伏大等


生理層面

頭痛、乳房脹痛、小腹悶脹、手腳水腫、腰痠、腹瀉等


行為層面


興趣缺缺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不想出門、食慾改變、失眠等


疏肝解鬱逍遙散


在中醫的觀點,經前症候群很大部份是『肝鬱』所造成的。

中醫的『肝』和西醫所說有形體的肝並不等同,中醫的肝最主要的功能是「調暢氣機」,也就是推動能量使之能夠合適的運送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。

當肝出了狀況時,身體的能量分布堵塞就會出現「氣鬱」的情形。當能量不夠輸送到脾胃,就容易產生腹脹、腹瀉等消化問題;當輸往頭部的能量不足就可能會有頭暈、頭痛的情形出現。

女性經前症候群為什麼說大多和肝鬱有關呢?主要是女性天生會經歷許多生理磨難,包括月經、懷孕、哺乳,這些過程都會流失血液及營養,也就是中醫所認為的耗傷陰血,因此體質上較容易產生「陰虛」的表現。

我們可以把肝想成是一個幫浦;陰血當成潤滑劑,當幫浦失去適當的潤滑劑,它推動的效率就容易下降,整體的流動就會減緩,假若沒有適當的休養或補充營養,那鬱滯的情形就逐漸產生了。

隨著個人體質及生活環境的不同,經前症候群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相同。

容易上火的女性,可能會有口乾舌燥、偏頭痛、長痘痘等表現;脾胃較虛的人,又不忌口,冰飲甜食來者不拒,平日可能只是消化不良,但月經來前,腸胃問題會更加重,可能頻拉肚子、噯氣、腹脹或水腫。若是工作壓力過大,情志更加抑鬱,易怒、悲傷或情緒起伏則會更加明顯。

治療經前症候群,中醫著重在「疏肝解鬱」,再視個人體質及生活型態去調整治療策略。最常使用的處方為「逍遙散」加減。

逍遙散的組成包括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薄荷及生薑。柴胡及薄荷可疏肝解鬱,當歸白芍養血柔肝,白朮、甘草、生薑則能調理腸胃。若病人有上火情形,會添加清熱降火的藥材;脾胃虛弱的患者,則會加重調養脾胃的藥材。


通暢氣機開四關


想要緩解經前症候群,除了藥物治療之外,平日養生也可按摩穴道舒暢氣機,這時最常用的就是四關穴了。

四關穴是指雙手手掌虎口處的「合谷穴」以及雙側腳背第一、二趾掌骨中間的「太衝穴」,左右共4個穴道。四關穴可以想成是人體的關卡,或是開關,全身的氣經此流通,略施力按壓,能讓全身氣機更為順暢。

另外,小腿內側的「三陰交穴」,為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匯處,能通氣滯、助運化,是常用的婦科要穴。手腕橫紋上2吋的「內關穴」,有安神定志之效,常用於助眠及平穩情緒。

如果經前症候群的表現為頭痛,可以加按「風池穴」、「率谷穴」或「太陽穴」;下肢容易水腫可按「太谿穴」、「復溜穴」;腹脹則可按壓「中脘穴」及「足三穴里」。每個穴位大約按壓3至5分鐘,力道由深至淺,穴位處有輕微的痠脹感即可。

許多女性在經期前都曾經歷生理或心理上不適的症狀,但其實透過適時的求診及治療,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,採取適當的飲食及生活策略,症狀通常能夠有效的改善。